【乳癌】乳房摸到硬塊?拆解5類腫瘤 乳房篩查為甚麼重要?| 10 Life
- Stella Tong
- 2023年11月1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2022年12月9日 (五)

乳癌是女性最容易遇上的危疾,不少人都會非常留神自己的乳房是否有硬塊。其實,全球有8至9成女性曾出現乳房腫塊疼痛或增生,而疼痛可以由賀爾蒙、咖啡因等引起,而較年輕的病人當中,大部分硬塊都屬良性。不過,要防患未然,乳房篩查相當重要。
研究發現,20至50歲的女性中,約70%人的乳房腫塊屬於良性;而50歲後,腫塊多為乳惡性。2019年,確診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8歲。
至於良性乳房疾病,可分為3大類,分別為非增生性、增生性及非典型增生性,當中前兩者最為常見,後者則只有不足10%病人患上,屬於會增加患癌風險的類別。
非增生性 | 例如水囊、乳腺囊腫、缺陷瘤,不會增加患癌風險,但需要定期檢查 |
增生性 | 例如纖維腺瘤,乳管內乳突瘤,其中內乳突瘤或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
非典型增生性 | 有機會演變成原位癌,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
乳房良性腫瘤 部份或演變成惡性
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包括纖維腺瘤(Fibroadenoma)、水瘤(cyst)、乳腺纖維囊腫(Fibrocystic change)、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及乳管內乳突瘤(Intraduct papilloma)。
「非典型增生」及「乳管內乳突瘤」均有機會演變成惡性腫瘤,有20%至30%病人會在若干年後演變成原位癌,若不處理,或會慢慢變成侵入性乳癌。
乳房造影有助乳癌篩查
事實上,乳癌無疑有年輕化及上升的趨勢,我遇過最年輕的患者只有23歲,不過定期進行篩查,及早發現非典型增生,經切除後能避免演化成乳癌,以及進行漫長的療程,更能減低死亡率。
常見的乳癌篩查方法有乳房造影、乳房超聲波及自我乳房檢查。乳房造影能夠查看乳房組織的結構,例如鈣化點及硬塊,以及留意乳房組織深處的異常情況。
研究發現,乳房造影是唯一可減低乳癌死亡率的篩查方法,其他篩查方法例如自我乳房檢查或乳房超聲波並無法減低乳癌死亡率。一旦造影的結果有異常,便需要作進一步的活組織檢查,抽取細胞來判斷結果是良性或是惡性。
高危婦女應2年接受X光造影
至於開始篩查的年齡及時間間距,要根據婦女的風險級別、篩查好處及副作用來作出相應的建議。若果沒有直系親屬有乳癌或卵巢癌病史,乳癌風險屬於一般的婦女,平均由40多歲開始便應該要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造影檢查。
一旦患上乳癌,乳癌病人亦毋須過份憂心。若獲得適當的治療,第一至二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達90%,治愈率也愈來愈高,甚至有第4期病人存活10年以上。
外科專科
江慧中醫生
References:
Hartmann, Lynn C., et al. "Benign breast disease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3.3 (2005): 229-237.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Screening for Breast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Ann Intern Med 2016; 164:279.
原文網址:
https://www.10life.com/zh-HK/blog/What-Does-a-Hard-Lump-in-the-Breast-Mean?locale=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