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0日 (一)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2aaa22_7803ee6412de46ea932c29fec2c7dce9~mv2.png/v1/fill/w_980,h_511,al_c,q_90,usm_0.66_1.00_0.01,enc_auto/2aaa22_7803ee6412de46ea932c29fec2c7dce9~mv2.png)
乳癌是香港女性患癌病的第一位,發病者的年齡從30至70歲皆有,不少女性乳房有硬塊且會痛擔心是惡性腫瘤,怕患上乳癌。外科醫生江慧中就表示乳房硬塊有7成都為良性,及早治療將腫瘤縮細切除安心又放心!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2aaa22_bd6dbe45f21e4cdc8aca816bf791a49a~mv2.jpg/v1/fill/w_649,h_595,al_c,q_85,enc_auto/2aaa22_bd6dbe45f21e4cdc8aca816bf791a49a~mv2.jpg)
乳房是女性的象徵之一,所以乳癌對女性是一種衝擊。外科專科江慧中醫生指出香港乳癌發病率呈年輕化趨勢,2019年確診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8歲,作為香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它雖然得到了關注,但仍有不少女士對它存有誤解;即使發現胸部有硬塊也不願到醫院檢查,因害怕確診乳癌而不敢面對,但其實乳房硬塊有7成都為良性,在病情惡化前盡早求診才是正確的做法。
【乳癌】良性腫瘤或有「惡化」風險?
研究顯示,在50歲前乳房腫塊多為良性腫瘤,而良性腫瘤會不會變惡性視乎腫塊的種類。良性乳房疾病可分為非增生性、增生性和非典型增生性3類。非增生性乳房疾病(例如:乳房水囊、乳腺囊腫、缺陷瘤)不會增加患乳癌風險,但患者需要定期進行檢查;增生性乳房疾病(例如:纖維腺瘤, 乳管內乳突瘤)可能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而非典型增生性乳房疾病(例如:非典型乳管增生)是原位癌的前身,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2aaa22_610fed86ffd243d3ac3ed93ca530ea75~mv2.jpeg/v1/fill/w_909,h_1024,al_c,q_85,enc_auto/2aaa22_610fed86ffd243d3ac3ed93ca530ea75~mv2.jpeg)
外科專科江慧中醫生指出香港乳癌發病率呈年輕化趨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乳癌】5種常見的乳房腫瘤
1.纖維瘤
纖維瘤常見於15-35歲女士,它是表面光滑的粒狀硬塊,當它的體積太大(超過2厘米)不斷增生至時,醫生會建議以手術切除。
2.水瘤
水瘤常見於35-50歲的女士,它是由正常乳腺分泌液積聚而成的,而較複雜的囊腫有需要抽針檢查。
3.乳腺膿腫
乳腺膿腫多數於哺育期發生,母乳在乳房內積累容易導致發炎,出現疼痛、紅腫、發熱的症狀,醫生可能會建議服用抗生素。
4.非典型增生
非典型增生不會引起患者不適,多數是透過乳房x光造影發現可疑鈣化點或抽組織才會發現非典型乳腺增生的蹤影。
5.乳管內乳突瘤
乳管內乳突瘤有機會演變成惡性腫瘤(約16%),患者乳頭會有異常分泌物(例如:血色或透明的血清)。
【乳癌】良性腫瘤變惡性腫瘤需時多久?
江慧中醫生表示跟據她的經驗,病人的腫瘤由良性變惡性腫瘤需要近10年的時候,不過也有出現2至3年的個案;而前尖性化療能夠將腫瘤縮到極少甚至消失,減少醫生手術時需要切除的乳腺組織,幫助患者維持乳房外觀(維持對稱度)。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2aaa22_e265c0bf21c64d0e89aa738d26bce582~mv2.jpg/v1/fill/w_980,h_588,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2aaa22_e265c0bf21c64d0e89aa738d26bce582~mv2.jpg)
江慧中醫生建議40歲以上女士應每2年篩查一次(圖片來源:新傳媒圖片庫)
乳房篩查三部曲
臨床診斷
患者可找醫生觀察及觸診乳房和定期自我檢查,江慧中醫生建議可於經期後7至10天進行自我檢查,因為這段期間乳房比較柔軟,能更容易觸摸到硬塊。不過這方法未必能發現乳房深處、體積太小的腫塊,而且亦不能透過觸診判斷腫塊是良性還是惡性;因此當女士發現乳房有腫塊時,建議進行影像診斷。
影像診斷
醫生可透過乳房超聲波、乳房X光造影、乳房磁力共振造影檢查為病人作進一步診斷;例如為良性囊腫和腫塊作區分、檢測乳房異常組織的結構、進一步評估乳房 X 光檢查中發現的異常情況等。
活組織檢查
若然出現異常情況,醫生會為病人作超聲波幼針活組織檢查和超聲波引導粗針活組織檢查,判斷腫塊是屬良性或惡性。
及早發現及治療能夠降低惡化風險,江慧中醫生更建議40歲以上女士應每2年篩查一次;與其胡思亂想,不如主動檢查處理,換得安心又放心。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2aaa22_ac003f4c095842efbb5755f568d1cbd1~mv2.jpg/v1/fill/w_980,h_923,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2aaa22_ac003f4c095842efbb5755f568d1cbd1~mv2.jpg)
江慧中醫生(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
原文網址:https://www.sundaykiss.com/%e5%a5%b3%e6%80%a7%e5%81%a5%e5%ba%b7/%e4%b9%b3%e7%99%8c-%e4%b9%b3%e6%88%bf%e7%a1%ac%e5%a1%8a-%e8%85%ab%e7%98%a4-sk15-%E5%A9%A6%E7%94%A2%E5%8F%8A%E7%94%9F%E6%AE%96%E8%B3%87%E8%A8%8A-843534/8/